您的位置: 三顶养生网 > 养生问答

葫芦是什么?

2020-11-12 23:27:05
葫芦是什么?

2个回答

葫芦肉好吃。小时候吃过。好怀念!

此外,葫芦籽可以晒干和油炸,以防止癌症。

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,毛柔软;卷须是2裂的。叶心形卵形至肾形卵形,长10-40厘米,宽和长几乎相等,稍有角或3裂,顶部锋利,边缘有腺,基部心形。叶柄长长5-30厘米,顶部有2个腺点。花1-2生于叶腋,雄花的花梗比叶柄长,的短,雌花的花梗和叶柄一样长或短。花萼长2-3厘米,乳牙呈圆锥形;花冠是白色的,裂片宽卵形或倒卵形,长3-4厘米,宽2-3厘米,边缘起皱,顶部略凹或尖,有5条脉;子房椭圆形,具绒毛。果实光滑,先绿后白或黄,长数十厘米,中细,下部大于上部;种子白色,倒卵圆形,顶端被截断或有2个角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
【葫芦起源】

甲骨文和《诗经》的叙述

在现代植物学中,各种“葫芦”都属于葫芦科。在中国古代,葫芦的名称很多,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的是中,这种写法见于安阳, 河南出土的甲骨文中,中国古代学者指出它是“壶字”,也有专家指出它是“葫芦”。除甲骨文有待进一步研究外,古籍中最早将葫芦称为符、芈、胡,这三个字见于《诗经》 《邶风》云:“芈有苦叶,吉有根深”;《卫风》云:“牙如犀”;《幽风》云:“七月吃瓜,八月破锅”;《小雅》云:“南方有木,甘瓠烦”。”的“米”、“秀”、“胡”、“甘瓠”均指葫芦。前两个字在古代差不多。

《说文解字》、《世说新语》和孔子叙述

从中,可以看到“葫芦”这个名字,在那里《说文解字》 中被用来相互训练。瓜中玄二字,说明古人视其为瓜类;此外,孔子在《论语?阳货》中提到中的“古古”,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后来,这些名字在中,传播开来,逐渐出现了双音节名字葫芦。这个名字出现在三国时期,《世说新语》 中记载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“长柄葫芦”。南北朝时期,江南,出现了一个发音类似葫芦的名字,即“宣楼”。《玄楼》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推测。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字显然就是由此而来的。到了唐代,“葫芦”这个名字开始流行。到了宋代以后,由于葫芦的品种繁多,其名称也越来越多。
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的叙述

至于“葫芦”的称谓,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有七个名称:傅玄、普禄、茶九、瑶虎禄、乔柏立德、常福、苦葫芦。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字,主要是因为古人根据葫芦的性质、用途、形状和大小来分类,或者是因为古代汉字的谐音造成的。

为什么对“葫芦”这个名字众说纷纭?

第一,葫芦品种多,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。如《碑雅》认为:“龙,唐上日,短颈大腹者谓之咩”,“圆如咩者谓之壶”。他的意思是说三种葫芦的名字分别是申、糜、胡,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外表。现在当菜用的狍子,又细又长,像丝瓜;也就是农民用来盛水瓢的瓢;锅是扁葫芦。但是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。解释米和胡的意思,正好和说的相反,米是扁圆的葫芦,锅是疲《古今注》年,认为苏、少、葫芦、瓢不是种间的区别,而是种属的区别。他认为“赋”是所有葫芦的总称,而糜、葫芦、脾吊赋都是赋,只是形状不同。

第二,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不同,所以名称不同。有人认为就其品质而言,葫芦有甜有苦之分,甜的叫“宣”、“甘瓠”;苦的叫“咩”“库巴”《毛诗陆疏广要》。至于“茶九府”和“尧路虎”,都因其用途而得名《本草纲目》。

第三,是古代汉字同音异义造成的。葫芦不仅栽批史悠久,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。根据《诗经》记载的时间,中国的葫芦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。《诗经》以后,关于葫芦的文献更多了。据清代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的统计,关于葫芦的古籍近百种。在这些书中,有的写葫芦的栽培方法,有的写葫芦的食用、药用价值及其日常用途,有的写葫芦诗,还有大量的神话葫芦传说。

三顶养生问答特别提示:提问和回答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本站保留对不适宜内容的处置权利。